满清的殖民统治让中国人道德堕落 搜狐读书宋晨希:我以前看过一些西方人写的游记,提到在清代康雍乾时期中国人的道德堕落得已经非常厉害了,那个时代可是中国国运最昌盛的时期。
熊先生的哲学就是这样从上向下,由他那原始气的具有强烈的历史文化意识的生命格范,发出一股智慧之光,恰似一团烈火,可以不对应的烧掉一切。中国人一方最文明,一方最野蛮,于此可得一个真正的解析
孔子思想中蕴含西方的自由理念 搜狐读书宋晨希:回到儒家宪政的问题,您认为孔子里面蕴含着自由的思想,但是西方的自由是以个人意志的自由作为基础的,但儒家强调的是团体(群),是一个以群体的利益作为基础的思想。搜狐读书宋晨希:现在有些学者认为应该把儒家上升到宗教层面,他们认为宗教信仰对人更有约束力,您如何看待把儒家上升为儒教的观点? 秋风:儒教之说早就有,汉代的时候就有这个概念,南北朝的时候就已经很流行了。如果说传统中国政治有什么缺陷的话就是国家权力太小,中国传统的治理模式的根本特征是小政府大社会,这里面也包括法律,法律大部分是由社会自己制订执行的,由于导致国家的司法权力太小,国家的司法权力太小可能会产生一个不良的后果,那就是一个大规模的市场运作所需要的规则不能够被有效地制订出来并得到执行,所以它可能会妨碍经济的发展。儒家宪政这个词本身就已经表明了宪政它必须具备儒家价值的基础。但我们中国绝对不能这样做,我们要承担起自己的天命,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这个世界应该按什么样的原则运作。
儒家对我们今天的价值首先就是它的教育理念,是它的教育实践形态.过去一百年,中国教育出现最大的问题在于它抛弃了儒家的这套教育的理念和它的形态,由此就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诸多严重问题,实际上我们今日所碰到的几乎所有问题都是因为我们教育的失败,不管是个体精神上的焦虑还是市场秩序的不健全以及社会秩序的混乱乃至于我们的政治不上轨道。老百姓往往达不到那个要求,但是儒家对于底限又不像西方的法律那样做出明确地规定,所以中国的一般老百姓都觉得既然达不到圣人的要求还不如就去做小人了。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后则故事却充满喜剧色彩,考虑的问题是,自己的尸体得让不同的昆虫都能分享,才是公平的。要把"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事情,调动起来,捕捉者需要异样的眼光,否则就是记录生活的流水账。而在外杂篇中,孔子整个成了听老聃训话的对象。
按实际关系孔子是师,颜回是生,但在这一对话关系中,孔子对颜回表达的想法心悦诚服,也是学习者。人物永远是故事的中心。
在《庄子》的世界中,四种角色的功能是有区别的。子贡耻之曰:'夫子岂病乎?'原宪曰:'吾闻之,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作者期待,《庄子》所召唤的想象力,会阻止我们在庸常生活中精神的沉沦。又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但并非打开这本书的人都能进入这个世界。'匠石曰:'臣则尝能垩之。
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师友"是一种理想的人事关系,它排除了君王、英雄、道德家,这类代表传统主流价值的人物。儒门第一经典《论语》就有故事,《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物本是以类的面貌出现在人世中的,这块石与那块石,这桶水与那桶水,这阵风与那阵风,这影子与那影子,本身没有独立的感情,不象老子与庄子需要区分看待。其中,善卷的回答很传神:"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忆。子欲闻死之说乎?"庄子曰:"然。[7] 魏源、朱熹之言均转引自杨伯峻《孟子译注》导言。所以,《庄子》缺乏切当的政治建言,不是作者们智力的原因,而是立场的问题。
而狭义的想象,简洁地说,就是构思不真的形象及其活动。"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
其得罪于君也将弗久矣。《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也有许多间于两者之间的作品,如《韩非子》的寓言略偏于后者,《孟子》则偏于前者。即使已经成为经典的篇章,也可作如是观。
"(《庄子·齐物论》) 《孟子》的对话近于《公孙龙子》中的主客之辩,这种对话的力量,不在对话者的身份、个性,也不在于是否煽情,而在于能否以理服人。"他担心,哪一天有人向国君打小报告,而君也信其言,岂不就死定了。只是这些故事,包括貌似真实的故事,在经验中或历史上多不可能或不曾出现过。"乐"不仅是论题,而是有友可倾谈,本身就是生活的享受。
《庄子》不是一个人的著作,不止孔子,包括它的门徒,还有庄子及其友人如惠施之流,其实都是集体想象的产物。"谈"(包括辩)是朋友间最基本的交往,许多对宇宙人生的洞见,就是这样谈(或辩)出来的。
庄书以隐者为示范,在他想象的世界中,便有以边缘为中心的意图。设计这类角色的作用,是用以表达与世俗相背离的观念:"南伯子葵问乎女偊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闻道矣。
如果那个意象(人物或事件)不是某个人想象的产物,而是一个在历史文化中有生命力的图象,那就可能有更多的人来参与发展这个形象,那么这个形象的历史命运便自然会变化多端。[15]先秦到汉代的文献中,可读到很多这类以松散的寓言、故事汇集的作品,如《韩非子》、《韩诗外传》、《说苑》等等。
后者则有《世说新语》以及禅宗的许多语录。但是,这12个故事与4则议论的排列规则,好象难以掌握。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烟火,而己与豕俱焦也。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另一是庖丁式的:"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注释: *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论文内容曾应邀于台湾大学东亚文明研究中心演讲(2004-9-8),并刊于《开放时代》2004年第6期。
而韩非则把政治理解为权术。这大概是就一个人的想象活动而言。
这提醒读者,对《庄子》中那种对浊世虚与委蛇的态度,究竟是反讽的手段,还是绝望的选择,必须加以辨别。这则故事显然以《论语》为原型,而加以发挥。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